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家族型類澱粉神經病變治療成果 國際肯定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  【本刊訊】五十七歲賴先生近年出現漸進式手腳麻木、無力和針刺痛,無法上階梯,伴隨著腸胃不適、便祕及腹瀉交替困擾,經轉診到臺北榮總就醫,確診罹患家族型類澱粉神經病變。北榮團隊以國外研究團隊利用小分子干擾核糖核酸的機轉,進行臨床研究,使賴先生的病情獲得控制延緩,這項突破性研究成果於今(一○七)年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期刊。
 北榮神經醫學中心神經內科醫師林恭平表示,家族型類澱粉神經病變是一種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疾病,在臺灣,推估有一百到一百五十個家族有此疾病,發病的年齡男性約五十五歲,女性約六十五歲。它會侵犯心臟、腦膜、眼睛、肺、腸胃道系統及周邊神經系統等器官。
 家族型類澱粉神經病變的主因,是轉甲狀腺素(transthyretin)基因突變,導致結構改變,造成類澱粉纖維囤積在人體的器官組織上,過去藥物僅稍具延緩神經病變惡化的效用,北榮研究神經病變團隊發現,國際上有研究團隊利用小分子干擾核糖核酸的機轉,可降低病人血中的突變轉甲狀腺素蛋白的產生及囤積,有效控制並延緩病情。
 賴先生於一○三至一○五年間參與這項臨床研究,每三周接受一次注射,突變的轉甲狀腺素蛋白降低至原有的二○%以下,神經病變得以控制延緩,現在的他能自行走路,血壓穩定,腸胃功能正常。此突破性研究成果,也使治療獲得一線曙光。
(點閱次數:122)